三個工人在建築工地上砌牆,有人就問他們在做什麼?
第一個工人悻悻地說:沒看到嗎?我在砌牆。
第二個人認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樓。
第三個人快樂地回應:我在建一座美麗的城市。
十年後,第一個工人還在砌牆;
第二個工人成了建築工地的管理者;
第三個工人則成了這個城市的領導者。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上面的故事,如果每位員工都像第一個人一樣,帶著職場情緒面對自己的工作,那再好的工作也不會有什麼成效。而第三個人則以積極的心態完成工作,在簡單中構築夢想,最終在自己的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每個人在情緒變化的時候都會在語言,面部表情或者是身體出現徵兆。第一位砌牆工回覆的語氣,可以看出他對待工作的情緒發生變化,略微消極情緒讓他看不到工作更深的意義所在,也很難獲得更快的成長。
只有主動接受情緒才能產生對職業發展有益的影響。接受情緒需要循序漸進,故事裡的第二位砌牆工這方面做的很好。他能從全域考慮問題,在做具體事情前已經有預期的工作結果,而不為具體的事物所束縛。
困難來臨時人的第一反應是生理上的,比如腎上腺素分泌加速。此時必須學會理性分析,瞭解出現這種情緒的原因,學會客觀分析情況並及時調整做好準備。
學會一些調節情緒的方法,將不良情緒的影響降到最低。第三個砌牆工的長遠的視角和眼光固然與他的自我認識、知識儲備和職業規劃分不開,雖然做著同樣的工作,但卻可以自主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在平凡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不平凡。因此,正確的職場情緒管理才是他能最終取得成功的秘訣之一。
工作日最好與同事一起聚餐,不要獨自叫外賣在辦公桌前吃。要知道,聚餐可以增加你與同事黏著力與親密度,消除工作日的孤單感,減輕壓力。
活動身體是很好的心情調節劑,工作間隙有空閒可以起身走走,減壓效果很明顯。
和閨蜜積極的聊天,更能釋放精神壓力。研究發現,即使只聊天5分鐘,也有很好的減壓效果。
德國Konstanz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做善事可以擁有更多的滿足感和歸屬感,從而忘記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無論是何種善事,哪怕只是扶老太太過馬路或給流浪貓餵食。
清楚地定位自己,敞開胸懷去和同事、朋友交流,能夠釋放壓力,激發熱愛生活和工作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