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我們組織最寶貴的資產”,這是我們從領導者那裡一直聽到的話。 現在他們需要付諸實踐。 在一個IT人才供不應求、適應性技能備受推崇的世界,企業需要在勞動力戰略上更加大膽和深思熟慮。 組織如何轉變他們的人才方式——特別是在他們招聘和留下具備開展全面變革相關技能的專業 IT 員工時,他們應該多大程度地依賴機器來引導他們的決策? 領導者如何將技術、人員和流程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推動變革的趨勢並不新鮮,但其緊迫性有所加強 勞動力市場是動態變化的,其原因各不相同:有些是周期性的,有些是結構性,像我們近期看到的,則是疫情造成的。我們認為大多數與疫情相關的異常情況都是暫時的,新常態到來的時機仍不確定。
ManpowerGroup 職場新藍圖白皮書 研究揭示COVID-19疫後員工想要什麼? 根據 ManpowerGroup (NYSE: MAN) 的研究報告指出,大多數僱員認為 COVID-19危機為全職工作模式貼上終結標籤,並且對能將工作與家庭融合的新工作模式有所期待。
2020_Future For Workers By Workers_繁體中文.pdf
空前的人才短缺時代成了新常態,全球性的勞動力市場緊縮,人才短缺已達歷史新高,而失業率也處於數十年來的低潮。來自員工和求職者的呼聲越來越強,而組織的角色也受到日益嚴格的審查,為此我們需要為工作和員工的未來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2020_Closing the Skills Gap: What Workers Want_繁體中文.pdf
正如同國內生產總值(GDP)常會用來檢視經濟規模和經濟成效指標,總體勞動力指數也可做為衡量每個巿場的潛在勞動力和最佳及多樣的人才及技能需求的可用性指標。這是一份全面性的報告,針對技能、生產力和勞動法規,對各個國家及地區進行排名。隨著全球經濟環境持續充滿不確定性以及員工對工作逐漸演變的期望,總體勞動力指數能幫助企業以更多數據來制定決策,並在人才稀缺的全球經濟下脫穎而出。
企業完成工作的方式,以及人們如何選擇工作正在改變。雇主正積極評估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各種完成的方式,包括人工智慧、機器人,當然還有傳統的人類勞動。招募員工的選擇已經遠遠不只是傳統的全職員工,人力資源主管可以選擇約聘人員、自由工作者、兼職員工、季節性員工、派遣員工和來自各種平台的工作者(例如,Lyft、Uber、Postmates、Task Rabbit),此外,有效的勞動力規劃必需考慮人們想要的工作方式。
總體勞動力指數是唯一的工具,使用新的觀察分析加上強大的資料,以評估短期和長期的成長戰略。在超過90個因素和全球75個市場分析中,總體勞動力指數評估了正職和短期勞動力的技能適用性、成本效益、監督管理和生產力。這是一份全面性的報告,針對技能、生產力和勞動法規,對各個國家及地區進行排名。
機器人正取代人類的工作,一直是這十幾年來的爭議點,但事實上可能不如我們想的這樣。我們的調查連續進行了三年,結果顯示,87%的雇主會因為自動化而計劃增加或維持員工人數,這數據比以往調查都還高。雖然多數企業正投資數位化和移轉業務到機器人身上,但並非減少就業機會,而是創造了更多工作機會。與此同時,公司正在擴大他們員工的技能,期望員工可以和機器成為互補的角色。
雇主品牌和消費者品牌有著緊密的關係。在當今的工作世界中,人們想要的不僅僅是獲得就業機會。他們想要有價值、選擇和客製化的方法來幫助他們提升自己的職涯和生活。將招募程序加值成為與潛在顧客建立關係的機會,這將使我們更容易與客戶及求職者建立信任和忠誠度,最終影響我們的成果。
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人才短缺,全球45%的雇主在尋找適合的人才上面臨困境。符合資格的求職者比過去更難找,因此雇主正規模化地投資科技工具,以協助他們搜索、篩選及聘用求職者。然而,儘管現在有各種新的科技出現,但有些關鍵問題常常被忽略,例如企業試圖解決的招募、聘雇問題究竟是什麼?求職者更喜歡哪種科技?人際互動的作用是什麼?科技的投資是否提供給求職者更好的體驗?那麼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才能完善招募流程?